- 鉞
-
(鉞, 钺)
yuèㄩㄝˋ〔《廣韻》王伐切, 入月, 云。 〕1.古兵器。 圓刃, 青銅製。 形似斧而較大。 盛行於 殷 周 時。 又有玉石製的, 多用於禮儀。《書‧顧命》: “一人冕, 執鉞, 立于西堂。”《史記‧殷本紀》: “ 湯 自把鉞以伐 昆吾 , 遂伐 桀 。”唐 韓愈 《司徒兼侍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》: “公子 公武 , 與公一時俱授弓鉞, 處藩為將。”2.用兵器或刑具來砍斫。清 魏源 《聖武記》卷十四: “ 漢 令私鑄鐵者鉞左趾。”3.星名。《鶡冠子‧天則》: “四氣為政, 前張後極, 左角右鉞。”陸佃 解: “一作越。 鉞, 西方之星也。”《史記‧天官書》: “東井為水事。 其西曲星曰鉞。”唐 楊炯 《渾天賦》: “傷成於鉞, 誅成於鑕, 禍成於井, 德成於衡。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